秋季养生歌
秋季养生收为重,情绪乐观第一功。
早卧早起与鸡兴,秋装增减尤老童。
酸味多食少辛辣,锻炼正值黄金钟。
肠炎痢疾重预防,注意饮食灭蚊蝇。
口干便结燥伤人,滋阴百合和麦冬。
秋季指我国农历七、八、九三个月,约相当于公历八、九、十月。此时,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,傍晚仰望星空,我们可以观察到天空中北斗七星的头柄由正南(夏季)向西南(长夏)和正西(秋季)移动。这表明天地自然、阴阳二气的运动特征已有量的变化,以达到质的飞跃。气的运动形式已经由春夏的阳性运动转向了阴性运动。天地自然之中,是由收敛密集的气(在五行中称为“金”气)主导并控制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。大地出现由长夏的闷热向秋季凉爽干燥过渡。草木枯黄落叶,养分内收,种子坚实。人们的情志也随着脏腑之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。此时肺气当令,多生悲、愁之感。因而许多古人留下了抒发秋思、秋愁、秋悲之情感的佳作。汉武帝刘彻《秋风辞》写道:“秋风起兮白云飞,草木黄落兮雁南归……”曹丕的《燕歌行》:“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,群燕辞归鹊南翔,念君客游多思肠。”通过这些诗词我们也可以看到秋季天地变化的特征。
《黄帝内经》四气调神大论篇: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。
秋天的三个月,是万物果实饱满、已经成熟的季节。在这一季节里,天气清肃,其风紧急,草木凋零,大地明净。人应当早睡早起,跟群鸡同时作息。使情志安定平静,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;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,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;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,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。这乃是顺应秋气、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。违背了这一法则,就会伤害肺气,到了冬天还会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。究其原因,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、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。
立秋养生
立秋预示凉爽季节将至,但秋后一段时间仍很炎热,俗称“秋老虎”,真正天高云淡,要到9月中旬以后。立秋时节气候干燥,而且经历了炎热的夏天,人们容易出汗,容易导致气阴不足。立秋也是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时期。所以北京、河北一带民间流行“贴秋膘”。伏天人们胃口差,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。瘦了当然需要“补”,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“贴秋膘”,吃味厚的美食佳肴,当然首选吃肉,“以肉贴膘”。这一天,普通百姓家吃炖肉,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、红焖肉,以及肉馅饺子、炖鸡、炖鸭、红烧鱼等。而在南方,立秋有吃西瓜的习惯,俗称“啃秋”,立秋之日往往是一年之中最后一次吃西瓜,“立秋过后不吃瓜”,被称为“啃秋”。
推荐中成药
预防中暑:仁丹、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搏凉茶
乏力气阴两虚:生脉饮
暑湿外感:藿香正气水/片,藿香祛暑软胶囊,六合定中丸
脾胃不和:香砂养胃颗粒、香砂和胃丸
脾虚食积:保和丸、加味保和丸
腹泻痢疾:周氏回生丸、加味香连丸、泻痢固肠丸、十香暖脐贴
脾气亏虚:香砂六君丸、参苓白术丸、人参健脾丸
脾肾两虚:补益资生丸
肺燥阴伤:秋梨润肺膏、二冬膏、养阴清肺丸/膏/糖浆、润肺止嗽丸
推荐方
解暑荷叶茶:荷 叶 3g、西瓜翠衣 3g、淡竹叶 3g、 白茅根 6g
消暑酸梅汤:乌 梅 15g、乌 枣 15g、山 楂 15g、甘 草 3g、桂 花 2g冰糖自备 (白豆蔻 3g、陈 皮 3g、玫 瑰 3g、薄 荷 3g)括号内为可根据情况酌情选加,适用于生津解暑
健脾和胃茶:苏 叶 3g、陈 皮 2g、炒稻芽 6g、建曲或六神曲 6g、干 姜 2g、炙甘草 2g,适用于夏日贪凉脾胃不和
健脾补肾粥:山 药 15g、茯 苓 15g、莲子肉 10g、芡 实 10g、白扁豆 15g、薏苡仁 15g、赤小豆 15g,适用于夏末秋初健脾渗湿,清补脾肾
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搏燕窝为秋冬季清肺润燥佳品
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搏蜂蜜系列适用于秋冬季干燥引起的皮肤干、便干等
秋梨润燥汤:雪花梨或鸭梨(带皮、去核)2-3个,鲜百合2-3头,银耳15g(干重,鲜品酌加),鲜铁皮石斛15g,适用于秋季干燥引起的口干渴、鼻咽干、干咳等。
清燥润肺茶:贡 菊 2g、麦 冬 3g、铁皮石斛 2g、甘 草 2g、胖大海1个冰糖少许或罗汉果适量,适用于秋燥口鼻咽干